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德国 中国 足球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德国 中国 足球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第18任:施拉普纳(德国)
1992年,中国从德国请来了施拉普 纳担任中国足球队教练,徐根宝出任他的助手。施拉普纳上任后,首先对中国球员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使全国球迷肃然起敬。1992年,施拉普纳率中国队夺得第10届亚洲杯季军。然而1993年世界杯预选赛小组赛都未能出线,之后中国足协任命戚务生为中国足球队执行教练,施拉普纳淡出中国足坛。
1992年中国男子国家足球队主教练是德国人足球教练克劳斯.施拉普纳。1942年5月22日出生于德国黑兰沛特厄姆,职业足球教练。1992年带领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打入非卅杯足球半决赛。但次年未能帮助球队取得94年世界杯足球参赛资格,其后任技术顾问。1994年广岛亚运会后正式离职。
世界足坛132个最强的联赛中各国球员数量分布的消息,巴西球员排名第一,阿根廷球员排名第二, 法国球员排名第三。令人意外的是日本球员的排名高于意大利球员,高于比利时球员,也高于荷兰球员。虽然日本球员的数量是远远超过了中国球员的数量,但是日本足球作为东亚足球的代表,中国人也是沾光了,日本足球代表东亚足球的力量,在世界上也有一席之地。在世界杯中差点击败比利时队的日本男足,可以说是创造了东亚足球的奇迹。虽然我们的归化事业也发展得非常好,但是要做到日本这样只依靠本土球员还能打出这样的成绩,那么我想可能需要100年的时间才能做到。

瑞士体育研究机构CIES足球天文台统计了2019年,132个顶级或次级联赛中的球员数量,其中巴西出产了最多球员,共有2742人在这些联赛中有过出场记录。按效力人数排名的话,前十分别是巴西(2742人)、阿根廷、法国、哥伦比亚、西班牙、塞尔维亚、英格兰、德国、日本以及荷兰(1039人)。

在前面8名中,包含了强大的德甲,英超,西甲,法甲,当然包含了巴西和阿根廷两大足球运动员输出国,哥伦比亚的足球也发展得非常好,塞尔维亚也是如此。而日本能够排名第九,超越了欧洲足球强国荷兰,意大利,比利时,葡萄牙等很多国家,实在是令人惊叹。对此部分球迷表示(南美双雄,日本确实强;日本:你们惊不惊喜,意不意外;日本,真是意想不到啊;日本前十,太强了。)
越南人口:9700万,职业足球注册运动员:约5万人
泰国:7000万,职业球员:约28万
日本:1.3亿,职业球员:约50万
韩国:5000万,职业球员:约35万
荷兰:1700万,职业球员:约100万
德国:8300万,职业球员:约540万
冰岛:33万,职业球员:约2.1万
中国:14.13亿,职业球员:约8000人
克劳琛,德国著名足球人、教练,也是我们国青队前主教练。今年已经77岁高龄了,他在卸任国青队主教练后也没有断了和中国的联系,为足协和一些地方的青训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我认为从我们最早的外教国家队主帅施拉普纳开始,以及后来的米卢等,他们除了带领中国队征战比赛外,最主要是他们都对中国情有独钟,对中国感情比较深,因此我们应该把他们视为我们的足球财富。
因此,在我们高度重视青少年足球青训已达成共识的情况下,如何打好基础搞好青训以及科学训练就显得尤为关键,而这些足球发达国家的老教练恰恰可以凭借一生的宝贵足球经验为我们所用。
也是刚刚听到的消息,15号前皇马队医来到了申花冬训驻地,当他看到队员的饭桌上有色拉酱和奶油时就说冬训是要减少脂肪而不应吃这些高脂肪食物,他还说皇马有先进的康复医疗设备,看看能不能把它带到申花,但名字要暂时保密。另外我也听说,在国内的我们聘请的日本青训教练,他们对其亲自制定的青训大纲和训练计划内容都是保密的,不会轻易给中方提供。这些也说明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的形势下,特别是那些足球水平先进的各国家各俱乐部都有自己一套科学有效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康复等设备设施以及处于前沿领域的足球理念,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时时刻刻要关注和引进学习
,所以交流合作必不可少。 当然走出去也是很好的选择,国内家长把孩子送到葡萄牙等就像日本当初把大量的孩子送到巴西学习足球一样,直接亲密接触先进国家足球,都是不错的做法,同时日本国内当时也引进了许多巴西教练和球员。
而练练练,在严密封闭式集训模式下,不把球员累趴下不算完,就怕训练量不够,其实就是足球低级原始状态的体现,不但毫无科学性更违背了快乐足球理念,想必更培养不出有激情有创意特点突出的球员。
最后再强调这些老教练难得对中国足球有感情,除了他们的经验,他们也是我们对外足球交流的桥梁和友谊的纽带。我们理应珍惜关爱他们,更重要的是虚心向他们学习,让更多足球宝贵经验留在中国。
毫无疑问,克劳琛点出了中国青少年队伍存在的一个典型问题,那就是如何能做到劳逸结合。
长时间集训的确是让人感到枯燥和疲惫。沈祥福带领的超白金一代,就经历过同样的事情。去年在采访门将杨君的时候,他说2003年在昆明集训的时候,恰好非典爆发,于是队伍被困在昆明,足足训练了差不多三个月。集训的时间长不说,而且训练的内容也非常枯燥,最高峰的时候,甚至是一天三练。早餐前训练,吃完早餐休息后再训练,然后下午再训练。
时间一场,自然会“出事”,所以在昆明期间,就爆出了徐亮等人的泡吧事件。
虽然很多球迷“恨铁不成钢”,认为中国足球的成绩这么臭,队员们还这么不虚心,这么不刻苦,但是凡事有度,就像一个天赋不高的孩子,你让他再怎么折腾,哪怕每天学习16个小时,就能保证他的成绩一定能提高吗?
所以,克劳琛在05年世青赛之前对于队伍的训练方式作了一种调整,然后那支队伍在荷兰世青赛踢出了令人津津乐道的表现,这自然是一个可以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然而我想说的,克劳琛指出的是一种局部现象,从全局上来说,要改变这种方式,那是难之又难,因为中国的队员从小到大都是在一种错误的方式中成长的。
就像克劳琛所说的,训练的“长度”不等于训练的“强度“,但因为中国足球没有掌握科学的方法,于是只能在”长度“上做文章,真所谓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嘛。
但这种错误的方式,偶尔碰到像克劳琛这样的 教练,于是给人眼前一亮的感觉,可惜,这只是昙花一现,因为只有一个克劳琛,是改变不了整个中国足球的落后面貌的,中国足球需要千千万万个克劳琛们,活跃在基层,活跃在民间,活跃在每个角落。
可惜,这些都是奢望而已。
这是中德两个国家两种足球训练理念的冲突,而就我个人而言,更赞同克劳琛的看法。
首先,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两种足球观点的区别:
中方普遍观点:足球要不停的练,排除一切干扰的练,而且要严格遵从教练指示。将比赛视为考试,赛前集训类似于考前突击复习做模拟题。
克劳琛观点:青少年培训要遵从天性,培养乐趣;而对于比赛,训练是平时积累的,赛前准备主要是调整,以最佳的心理和身体状态参与。
其实,这两种观点,一种将其视为不得不面对的考验,必须放弃一切去接受的考验,自然是紧张的;一种视为一种展示自己的舞台,相对是轻松和期待的。
那么,即使从出成绩这个功利的角度出发,哪种更符合足球呢?
中方长期集训、高强度训练、将运动员培养成高熟练工人的方式,是中国体育这些年取得突破的原因,但是这种经验适合的取决个人技术熟练度、团队配合较弱的、不大追求创造性的运动,譬如跳水、游泳、射击、体操等中国优势项目。
并不适合足球。
足球的特点是什么?
高对抗情况下的技术运用
团队协作
战术执行度
个人化的职业素养和积极性。
第一条一定是长期的、大量的、尽可能高等级比赛中磨练的,是几天几周集训完成不了的;
团队协作和战术执行度是需要积极准备和磨合的,集训是有效的;
第四条取决于球员对比赛的看法和在社会成长形成责任性和荣誉感,而这一条很多人认为是可以强调的,我持反对观点,不是发自内心的永远是虚假的,反复强调的都是实现不了的。
所以,我觉得足球不论是长期发展,还是追求成绩——
第一,遵从人性,将其视为一种获得成就感、快乐感的途径,而不是煎熬。否则所有的球员对于比赛就是紧张及渴望快速结束的心态,而高压下造成的紧张感将使平常的技战术水准再打折扣;
第二,尊重创造性,相信各种可能性。中国足球,特别是多数教练并没有成功的经验,因此也创造不出高规格的足球工人,而这也不符合足球的特点;不如多鼓励一下个性发展。
有人说,那么朝鲜足球呢,不是强压下的状态吗?问题是,中国现在回不到那种高度强压,只能是两头不着落,再说,那对于中国来说,是一种倒退。
总之,让足球回归游戏的本质,让从事人员真正喜欢上他,或许是最好的方式。而米卢的成功,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快乐足球,实际上带来的是,整体心态和动机的改变,这样更符合足球发展规律吧。
又一个屁股决定思维的故事呗。
当年周总理在中日还没有恢复外交关系的情况下,亲自把率领日本女排夺得奥运冠军的大松博文请到了中国,在上海对“还没有成长为世界冠军”的中国女排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训练。后来人们普遍认为,中国女排正是以此次集中训练为里程碑,从此走上的崛起之路,在上世纪80年代完成了五连冠的神迹……
所以,当初“技术扶贫”性质的大松博文给中国队带来的先进训练理念是什么呢?
超大训练量。
用大松博文的评语来说,当时中国队的日常训练量还不到日本女排的一半,也自然缺少足够的体能储备和默契程度与世界一流强队进行抗衡。而得知了这个现状的周总理只下了一个简单的指示:“请你把大松精神移植到训练中。”
于是后来在女排姑娘的回忆中,关于那段时光的关键词总是离不开“累哭”、“累伤”、“累尿血”等苦难字眼。
所以看过了大松博文的故事,21世纪的克劳琛的所做所思所为其实区别并不大:
-他们都对自己的战术理念深信不疑,前者信奉大力出奇迹、后者信奉球场需要解放球员的个性:这种执念很容易让他们所执教的球队在短时间内出现改观;
-但他们的执念又让他们忽略了与现状向结合,前者在大力出奇迹之前跳过了必要的技战术理念灌输、后者在信奉天性解放之前跳过了基本功的差异(甚至中国足球与欧洲足球对于基本功的认知也有巨大的差别),这也导致他们的执教理念能够让球队在短时间内出现改观,但改观之后又会陷入长时间的停滞。
-另外作为任务明确的阶段性执教者,他们也缺乏深入了解整个运动体系的渠道和时间,所以也只能提出这些“道理我都懂,但依旧过不好一生”的质疑。
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思维”,即基于特定视角、判断、价值观取向做出的片面判断。这些声音对我们的处事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也与很容只破不立的公知相同,实用意义远远小于参考意义。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德国 中国 足球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德国 中国 足球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